• 新闻
  • 中国
  • 纪录片
  • 娱乐
  • 综艺
  • 影视
  • 主持人
  • 法治
  • 历史
  •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纪录片
  • 娱乐
  • 综艺
  • 影视
  • 主持人
  • 法治
  • 历史
    首页 > 最新消息

    校园欺凌是社会之病

    2016-05-17 浏览: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谢永亮)5月9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对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国家层面的大力推动,让人们看到了彻底治理这一校园顽疾的希望。

    校园欺凌并非突然从天而降的幽灵,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交织结出的苦果。学校惩戒的无力,让青少年失去了基本的畏惧;家庭教育缺失为“小霸王”成长提供了土壤;频现的社会暴力现象,肆意侵染着孩子纯净的心灵……解铃还需系铃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酿成的苦果,更需要联合起来协力应对。

    而参照西方国家,制定严苛法律,加大惩戒力度,目前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应对校园欺凌的普遍共识。美国50个州全部有了反霸凌立法,对校园霸凌采取零容忍态度,霸凌所有参与者包括围观者都要“连坐”承担最严重的罪行,即便未满18岁的青少年也可按成人犯罪定案。

    相比而言,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反校园欺凌法,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处理明显过轻。在媒体报道的近百起校园欺凌事件中,受到刑事处罚的寥寥无几。当然法律只是一个方面,也是最后的防线,要彻底根治校园欺凌,心理教育、社会建设等诸多层面都需通力协作。

    因为身处信息时代,每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社会闭环的一个节点。根治校园欺凌,特别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规则及教育体系,激励家庭、学校和社会承担应有的教育责任,让协力成为一种自觉。目前来看,还应建立学校主导、家庭和社会充分参与,配套措施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和紧急情况应急处理机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附带伤害。而这些,与法律的制定、整治的落实相比,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校园欺凌既是校园毒瘤,也是社会之病。从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程度来说,此次专项治理是一种促进和引领,推动问题向好的方向转变,提升社会对欺凌事件治理的信心。社会不能期待通过制定严苛法律严格惩戒、高压校园管理等措施,猛药去疴迅即见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



    上一篇:倡导扶残助残 感恩回馈社会

    下一篇: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获奖论文集在京首发


    相关阅读

    • 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2025-05-07
    • 打通“最后一公里” 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2025-04-02
    • 广州增城廖松杰向省政府举报2025-01-13
    • 欧盟应为中国企业提供稳定营商环境2024-12-12
    • 第二站走进邱县 助力个私企业高质量发展2024-07-19
    • 头部企业科技创新激活产业新活力2024-05-31
    • 西宁税务:定制性服务助力大企业高质量发展2024-04-23
    • 全力以赴实现一季度“开门红”2024-04-07
    • 美国女子因喝水过多身亡:20分钟内喝下4瓶水 引发水中毒2023-08-08
    • 欧洲清算银行靠扣押俄资产获利颇丰2023-07-21

  • 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 打通“最后一公里” 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
  • 广州增城廖松杰向省政府举报
  • 欧盟应为中国企业提供稳定营商环境
  • 第二站走进邱县 助力个私企业高质量发展
  • 头部企业科技创新激活产业新活力
  • 西宁税务:定制性服务助力大企业高质量发展
  • 全力以赴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 美国女子因喝水过多身亡:20分钟内喝下4瓶水 引发水中毒
  • 欧洲清算银行靠扣押俄资产获利颇丰


  • 李强:社会确实没有给农民工创造晋升渠道
  • 快乐旅行 第411集
  • 2015-10-27视频 老兵刘兴煌
  • 常州建行贿犯罪 档案供社会查询
  • 倪小敏携《小脚女人》进行提案
  • 2015-09-10相对论 无痛补牙技术
  • 2015-08-24走近科学 田径比赛看门道之凌波微步
  • 创纪录《照相》片花
  • 创纪录《女人 女人》片花
  • 四川电视节6号开幕 “金熊猫”奖评选受关注
人民播报是大型资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