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中国
  • 纪录片
  • 娱乐
  • 综艺
  • 影视
  • 主持人
  • 法治
  • 历史
  •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纪录片
  • 娱乐
  • 综艺
  • 影视
  • 主持人
  • 法治
  • 历史
    首页 > 最新消息

    陕西体育产业“金矿”亟需资本力量

    2016-06-20 浏览:

      原标题:陕西体育产业“金矿”亟需资本力量

      

    陕西体育产业“金矿”亟需资本力量

    欧洲杯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足球与西安这几天的温度一样的火热。作为球迷,不少老陕也热衷下场“约战”,华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陕西和西安的民间足球开展得十分火爆。随着政策扶持和需求的不断增长,包括足球在内的体育产业也正在成为全民关注、资本支持的“朝阳”行当。

      西安民间足球火爆

      免费球场却很难找

      最近一段时间,在西安从事房地产行业的程宾在闲暇之余,正和朋友们忙这么一件事——给自己所在的一支民间足球队做推广、找赞助。他介绍,因为队友们来自各行各业,每个人手中都掌握着不少资源,在球队初步组成业余俱乐部的情况下,期望能借着踢球把资源打通,并憧憬着在时机成熟时做更多与足球有关的事。

      作为国内闻名的金牌球市,西安从来都不缺乏球迷基础与足球土壤。与本土职业足球的命运多舛相比,西安民间足球联赛已经摸爬滚打走过了13年,形成了多个联赛并存及200多支球队组成的大“蛋糕”。

      “大部分球队是朋友、同行组成,还有一些队由企业组织起来。”鲁宏飞是另一支民间足球队的队长。他的球队与程宾所在的队在比赛中碰过面,目前他们都有固定的训练场地。“比赛场地一般赛事组织者会准备。”鲁宏飞说,但也有很多球队是自发组成并不固定,场地就不太容易保证了,“更谈不上球队运作和推广。”

      过去一到周末,朱先生和球友们常常为了场地奔波:“我们都是三十多岁的人,就想利用休息时间一块踢踢玩玩,但免费场地越来越少。今年开始包场踢,每场大约五六百元。”

      小冯是在外读书的大三学生,放假回家约了几个高中同学踢足球,没想到在城南一所高校吃了闭门羹。小冯告诉记者,管理人员不让他们进,交了钱才能踢球,对外收费标准是200元/小时,“最后实在找不到地儿,只好去打篮球,免费开放的篮球场还是挺多的。”

      华商报记者近期走访了西安城南和长安大学城多所大专院校、足球场所,发现球场倒是不少,并且个个人气旺盛,但真要找一个免费又规范的足球场,还真不简单。

      民间资本盯上球场“生意”

      面临收入单一难题

      鲁宏飞介绍,陕西和西安的足球场虽然不少,但大部分是以校园场地为主。事实上,《陕西省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也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省共有227个足球场地(含五人、七人制足球场),与13387个篮球场(含篮球馆、三人制篮球场)相比,数量差距达到了近60倍。而这227个足球场里,属于高校和中小学校的又占了绝大多数。

      尽管国务院2014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就要求:“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将开放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但涉及费用、安全、管理和维护的方方面面,校园球场的开放难度不小。一位大学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开放球场就得承担风险。球场需要人管理,丢东西怎么办,在球场上打架怎么办?麻烦事太多。”

      那么商业运营的足球场呢?记者了解到,除了公共资源的体育场馆以外,目前西安市面上大概有四家民营足球场,分布在城南、城西和城北等区域。在汉城湖附近西安未央鹿鸣大球场,记者看到这里除了拥有标准11人制、7人制和5人制场地,还建起了淋浴、会议、停车、儿童活动及餐饮等配套设施,相比大多只拥有草皮和看台的校园球场来说,显然要专业得多。

      该球场运营总监张先生介绍,一般足球场的投资从几百万到上千万不等。像他们这样规模的球场总投入在3000万元,全部由公司股东现金出资,平时除了民间球队预约场地来踢球以外,还有民间联赛的主办方联系租赁场地,另外也承接企事业单位活动、音乐节等。

      他说,随着民间球队和赛事的增加,西安对足球场的需求正越来越大,但要客观看到,大部分球场的收入主要还是靠场地租赁来获得,“如果不能在经营途径上做出创新,发展就会很被动,毕竟单纯的场地租赁回本慢,甚至有可能包不住本。”

      陕西体育场地人均面积1.07㎡

      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客观来说,陕西的体育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在体育场馆的数量方面也和全国拔尖的省市有差距。”

      陕西省体育局一位负责人告诉华商报记者,《陕西省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虽然我省的体育场地比10年前有了显著提升,但全省40103个体育场地,在数量上只占全国的2.37%。截至“六普”结束,陕西体育场地人均面积1.07㎡,落后于1.46㎡的全国平均水平。

      伴随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不少市民也觉得体育场地似乎太少了。“每天晚上去大学跑操场,都是等9点半以后才去。”家住西安太乙路的赵楠表示,主要是为了避开7点到9点这个高峰期,“人多不说,还有小孩子骑着童车在操场里‘横冲直撞’。”

      “周一到周五还好,一到周末,场地几乎就被一些单位或大公司预订完了。”市民刘磊说,他是西安一家教育机构的员工,由于钟爱羽毛球,一有时间,就会约上两三个球友切磋球技,但因为周末场地不好订,有时只能厚着脸皮去蹭一些熟人的场子。

      如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需求?记者注意到,今年公布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将从政策层面上成为未来五年内,陕西体育产业的重要“推手”。根据这一计划,到2020年以前,陕西省人均场地面积要达到1.8㎡以上,也就是比“六普”结束时的1.07㎡净增0.73㎡,增幅接近七成。

      全民热情带火体育消费

      3万亿“金矿”获资本青睐

      全民参与、全民关注的热情,首先让各类体育用品商获益。在围绕陕西省体育场开发的朱雀广场园区,记者看到这里不仅集中了大量健身房、武馆、攀岩、羽毛球、网球等运动会所,与体育相关的专卖店、酒吧和餐饮设施也非常丰富。

      以欧洲杯为例,除了运动品牌借机大肆宣传,最近许多快消品、卖场甚至房地产项目也以各种形式的包装期望搭上欧洲杯的“顺风车”。在一家知名电商平台,记者搜索“欧洲杯”的关键词,显示的货品接近10万件,卖得最好的足球服、各国串旗、主题T恤等月销量都在数千件。

      如果不是看好体育产业市场机会走出去创业,70后薛永或许还在学校当老师。如今,他的名片上印着一家专卖店和两个公司负责人的头衔。从上班族到创业,他最初是从开办羽毛球专营店起步,通过器材销售与圈内朋友保持联系与不断的交流。经营过程中发现体育设施建设存在商机,于是便摸索成立体育设施公司,在承建场馆的同时也提供运营指导服务。

      “预计到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表示,体育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将达1%,目前国家正在对体育休闲运动、山地户外运动、冰雪运动、航空科技运动等四类潜力最大的项目编制长期规划。

      这座“金矿”也被资本市场关注,体育产业已成为上市公司转型和突破的方向。据统计,去年以来A股市场直接或间接参与体育产业的资本运作就达到70多例,新三板也逐渐成为中小体育公司成长的乐园,目前与体育产业相关的企业已有十多家。

      陕西体育产业仍是蓝海

      既要创新更需资本助力

      省体育局一位负责人认为,我省的体育产业仍是蓝海市场(蓝海市场代表当今还不存在的产业,就是未知的市场空间)。从竞技体育到大众健身,全民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近几年兴起的登山户外热、自行车热、健身热等进一步丰富了产业内涵,“这个产业的前景广阔,但也需要民间和资本力量的支持。”

      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顾问孙佳欣介绍,资本市场参与体育产业的形势多样,近日上市公司如:贵人鸟、探路者、雷曼股份等就先后成立体育产业并购基金来布局项目,老牌体育门户平台虎扑也在联手贵人鸟进入体育产业。乐视体育则启动了赛事合伙人计划,开放全球顶级赛事商务资源,目前社会资本对体育产业的投入,主要还集中在体育俱乐部运营和赛事转播权收购等方面,“这方面恰恰是陕西比较欠缺的。”

      “体育消费、场地运营以及活动赛事组织,是现阶段陕西和西安体育产业的主要机会。”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沈哲彦表示,但这个产业的未来绝不局限于此。包括体育产业外延到体育彩票、营销、“体育+旅游”、“体育+养老”、“体育+健康”等形式都是值得探索的。他表示,陕西和西安其实也有不少实力强劲的企业,有更多创造性的产品诞生,必然就能吸引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在陕西组一支民间足球队得花多钱

      华商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省如火如荼的民间足球,主要因市民高昂的参与热情,不少企业负责人本身就是球迷。那么,在陕西和西安组织一支民间足球队大概得花多少钱?

      由于民间球队的球员绝大部分是业余参与,训练和比赛时间并不固定。为了保证上场的11人和足够替补,不少球队都有四五十人以上的规模。场地租赁、装备等是日常的主要开销。以一支球队每年参加100场比赛和训练为例,按每次场地使用600元计,这笔费用一年下来大约是6万元。

      除了少数有赞助商的球队,大多民间球队的服装、球鞋、护具等由球员自行出资。球鞋和护具多为自备,服装每人每年从几百到数千元不等。按一年一千元(两身球衣)计,一支队伍每年大概要5万元左右。

      至于比赛裁判、医疗服务、饮料等运动消耗品,各支队伍花费有高有低。“一支球队每年开销从五、六万到五、六十万都有。”鲁宏飞介绍,平摊到每个人一年在几千元。

      他说,业余球队的投入远不能和职业队比。一支职业球队每年的运营成本至少几千万、甚至数亿元,“职业足球的确是很‘烧钱’的。”本组稿件由华商报记者 李程 黄涛 采写



    上一篇:沈阳体育教学质量居全国前列

    下一篇:嘉兴如何做活“体育+”经济账?


    相关阅读

    • 企业加速“本土赛道”突围打造“国民爆款” 外贸品变身内销“香饽饽”2025-05-12
    • 这家A股公司,业绩大增超11949%!2025-04-16
    • 海南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2025-03-12
    • 百亿级企业为何把街镇当福地2025-02-24
    • 税费减免9461亿元!多措并举纾困小微企业2024-12-09
    • 上海这家国企带着全国多家企业前往拉美抢抓市场机遇2024-12-05
    • 看世界最大石陨石,吉林市打造博物馆之城2024-12-01
    • 主动作为,深入企业服务不停步2024-08-12
    • 金融服务“组团”进园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2024-03-05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黄河岸边果飘香——山西运城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观察2023-10-31

  • 企业加速“本土赛道”突围打造“国民爆款” 外贸品变身内销“香饽饽”
  • 这家A股公司,业绩大增超11949%!
  • 海南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 百亿级企业为何把街镇当福地
  • 税费减免9461亿元!多措并举纾困小微企业
  • 上海这家国企带着全国多家企业前往拉美抢抓市场机遇
  • 看世界最大石陨石,吉林市打造博物馆之城
  • 主动作为,深入企业服务不停步
  • 金融服务“组团”进园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黄河岸边果飘香——山西运城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观察


  • 传统体育焕发新生命
  • 下午两点 河北华夏幸福冲超之战打响
  • 天总会黑 人总要离别
  • 女司机错把油门当刹车撞电线杆 边撞边喊“完蛋了”
  • 尤文客战门兴 提前晋级不容易
  • 锋线迷路 曼联小心冷门来袭
  • 深入推进体育为民惠民 坚持抓作风整改
  • 曼城红星获赞已强于内马尔 他+姆巴佩接班梅西C罗
  • 莱茵体育转型3年体育业务毛利率仍为负 净利亏逾6000万实控人13亿出让控制权
  • 亚马逊试水体育赛事
人民播报是大型资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