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少英国小学生来说,今后的数学课将不同寻常。因为今年秋天,英国将全套引进中国《真正上海数学》的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和练习册,明年1月起,这些教材将正式进入部分小学课堂。书名叫做《真正上海数学》,也是名副其实的。因为它几乎由上海数学教材一字不差地翻译成英文。少有的微小改动包括:将数学题中的人民币符号改成了英镑符号。(8月17日《昆明日报》转新华社报道)
近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深陷舆论漩涡,受到一些人的诟病;尤其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更被看成是扼杀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元凶。乍一看,给人的直观印象,似乎是我们的基础教育简直就一无是处。这时,却传来消息,现代工业最主要发源地之一,曾诞生过无数像牛顿、达尔文、瓦特、亚当·斯密等著名科学家、发明家、经济学家,也是当今西方最主要发达国家之一的英国,将引进上海教材用于8000所小学的数学教学。这无疑是对质疑我们的基础教育者的反击。
从相关报道中可以看到,此次英国引进的上海小学数学教材不是部分,而是包括了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和练习册等全套教材。不仅如此,除将数学题中的人民币符号改成了英镑符号外,几乎由上海数学教材一字不差地翻译成英文。我们知道,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也是基础教育中最主要的课程之一。因此,从上海小学数学教材成套输入英国来看,中国的基础教育并非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不堪。
我们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虽然比较注重要求学生通过熟记基本原理及有关公式、定理等,来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可是,这并没有什么错,因为在学习某方面的知识过程中,熟练掌握了其基本原理和有关公式、定理,只会更加有利于对知识要义的理解和关节点的把握,而不至成为获取知识的桎梏;尤其是作为其它学科基础的数学,更是如此。
就拿小学数学课本中“震惊”了不少英国教师的“九九乘法表”来说吧,熟记表中的乘法口诀,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快计算进度,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有相当大的实用价值。当外国的收银员,由于顾客在付账时以多给几块希望找整而犯晕时;在中国,一个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农村卖菜老太太,面对重量有斤两、价格有元角时,却表现出了惊人的从容,但见其口中念念有词,一阵“二一添作五、三一三十一”之类,“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
当然,笔者并不是说,我们的中小学基础教育从体制机制到教学方法,就已经很完善而不需要改革了。而是以为改革要立足本国国情和本民族的思维习惯,不能放弃根本而一味效仿西方发达国家,更不必把主要精力用来折腾事实证明已经相当不错的教材。
其实,就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来说,一是要把重点放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平衡大小城市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上;而不是去盲目效仿发达国家教育体制机制,毕竟我们无论是从人均教育资源还是基础设施,与其都有相当大的差距。二是要切实解决中小学生的减负问题,让他们学习并快乐着;不仅要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做到少而精,还应该尽量减少甚至取消“特长生加分”项目,让“6岁孩子假期在8个培训班之间来回穿梭”等现象得到根本杜绝。(中国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王国能)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未成年人网
四川教育手机报,您身边的家教顾问。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