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儿戏”、不糊弄,重视情感体验和年龄分层,使得这两年来儿童剧的质量有了极大上升。深圳的儿童演出市场,也终于走出了被千篇一律的经典童话人偶剧一统天下的怪圈。然而细看之下,真正的中国原创好戏还是少之又少。
原标题:中国原创好戏 还是少!
人偶剧《小红帽》
《爱探险的朵拉之玩具迷城》
《名画国奇遇记》
从美国梦工厂原版引进的《马达加斯加》、创新打通戏剧和绘画两大领域的《名画国奇遇记》,云集了9个国家和地区优秀儿童剧的亲子微剧场……这个暑假,一大批制作精良、形式创新的儿童剧将集体登上深圳舞台。
不“儿戏”、不糊弄,重视情感体验和年龄分层,使得这两年来儿童剧的质量有了极大上升。深圳的儿童演出市场,也终于走出了被千篇一律的经典童话人偶剧一统天下的怪圈。然而细看之下,真正的中国原创好戏还是少之又少。
从年初演到年末,国外好戏成主角
美国梦工厂的音乐剧《马达加斯加》即将在深连演8场,西班牙亲子剧《不要麻烦爸爸了》、哥斯达黎加儿童剧《游戏时光》也将相继登台,德国雷根斯堡少女合唱团首次献上“莱茵河少女之声”……这两年来,儿童剧已经成为深圳舞台贯穿全年的“爆款”。除了暑期档和六一档,来自世界各地的儿童剧从年初演到年末,数量比前几年有了爆发式增长,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看遍国际舞台好戏。
在观演形式上,亲子微剧场的出现更让孩子们大感新奇。在这样的超小型剧场里,舞台与观众席没有明显的分割,小朋友们可以坐着看、趴着看、躺着看。自4月开始,小橙堡微剧场全年为深圳观众带来日本、韩国、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的9部好戏。
大咖专家当主创,原创好戏还是少
虽然当下市场对儿童剧的需求如此旺盛,但相比之下,与旺盛的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国内原创儿童剧并不多。如今,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士介入了儿童剧编剧队伍,力求打造原创好戏。
担任《名画国奇遇记》编剧的常立就是文学博士,现任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儿童文化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他认为,专业人士的介入能改变当今儿童剧低幼化的倾向,出现更多适合学龄儿童观看的剧作。“儿童剧的观众至少有一半是成年人;而且儿童比成年人的想象力更为丰富强大,可以接受文学艺术性更强的作品,更可以接受更专业的艺术跨界的作品。”
也正因此,常立和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等一起打造了这部以世界名画为题材的原创儿童剧,希望能满足孩子对绘画天马行空的幻想。
不儿戏不忽悠,应做“有机”儿童剧
“儿童剧不等于人偶剧,只有唱唱跳跳。我们完全可以把剧场里的演出技巧、创作理念、戏剧结构、舞美设计放在儿童剧里,只是需要能让孩子理解接受。”小橙堡微剧场艺术总监、亚洲著名儿童戏剧专家朱曙明表示,儿童戏剧看似简单,要真的做好,却比一部成年人戏剧还要难。
作为在儿童剧编导演行当30多年的专家,朱曙明把只注重华丽包装的儿童剧称为“油腻的大菜”,他呼吁越来越多技术性、艺术性和教育性兼具的国产“有机”儿童剧出现。
“儿童本位的文学是以儿童为标准和楷模的文学,它首先是文学,要以艺术性为标准;其次它是给儿童看的文学,要以儿童性为第二个要求。现在很多主创却把第一个标准给忽略了,认为儿童剧只要能糊弄儿童就行,造成儿童剧良莠不齐、创意匮乏、制作粗劣。”常立说。